close

現再一經細想,若真肯用下心討論「環」,從其中所延伸出的論點,一定會不下數篇之多。這只因自認為這輩子對玩拳所發的時間,就以發在對「環」的探討個人最覺值得。現想想,自己這一路走來不也曾是「要輕」?「要重」?「用力」?「不用力」?是剛?是柔?是頂?是抗?….中霧煞煞而無所適從?那個年代,口袋無錢就得靠自己四處腳到身到的去「假看」「假訪」「假觀」再回家慢慢反芻消化自認得則暗爽,越思越糊則對自己生氣。且那時代資訊不發達,習拳常是地方小團體聚集型,一般觀念上也較保守,大多是循規蹈矩不敢絲毫逾越的「你說我練」式的傳承教學。參訪走遍後會發覺,一般所言內容都是大同小異,即使是略述己見,也必是經一翻客套包裝在經謙虛收尾。不像現在資訊取得只在彈指間,不出門能習天下拳,動個指能知天下理。聽不爽不用動一拳使一腳,即能嘴罵天下敵,且不需費一血一汗,又能撂下一句:「好膽賣走!」收場而全贏。


在不能滿足當時觀念資訊取得,極早期時即已在武俠小說裡,遍尋有關對「內家」的訊息。雖說心明知「小說」多瞎掰,但也真想從作者對內家手法的描述手中,解析出幾分,那怕是一丁點想像出來。就如大家所熟悉的「臥虎藏龍」的前一代,則是作者「王度盧」描寫片中主角的師傅,在幼年時期的習武機遇。書中所描述曾想跟一老者習武,而老者無一招一式以傳,只教其在河畔搬石,以一年為一期。這觀念不只引發我的好奇,更讓我也與石頭結下不解之緣。而不肖生在其「民族英雄傳」所對大刀王五的幼年期描述,也引發我莫大的震撼。至於對「環」發生興趣,則又是在古龍當時正轟動的「小李飛刀」一劇中,對上官金弘由百曉生武林兵器,排名第二的「子母雙環」而產生。「環」的取得不難,人家棄置不要的藤具,費些功夫只要不被鏽釘紮到就行。且市面上大小輕重樣式也不乏,當玩出個味道時又剛好有鋼鐵工廠友特意提供真正剛質鐵質的圈環。那才是人生一大樂事。


依當時習拳風氣,人手非一把太極劍,一支太極扇,或太極刀,就都是風風雅雅的演一套拳架。若見有人又銅又鐵的「為非作歹」,被視為異族匪類其實也無可厚非,我是經快已不怪。畢竟當時略帶輕狂的心態,只是為想要找尋解決滿度滿腦疑惑的「觀念」,而不是從人口中所得的答案。因只要一句:「遇拳擊,你真會 四兩 撥千斤?」就問死了一堆人。從「環」身上所引出的觀念,雖不一定能讓他人信服,但與它相處的日子裡,是滿足了我對一些疑問的啟發。也因為觀念的思維被啟發,也才能以較活絡的心態,來思考其他如劍、刀、鞭、棍….等不同器械。而此篇的一個結論是,對一個有心的武者,「時間」是可被留下的,「光陰如梭」,「歲月如斯」那是對未入境的人而言。「時間」不會只是臉上的縐紋,也不會只是撕下的日曆。當你「兩手」一伸,「時間」就已點滴不漏的積存裡面,它記憶著一切走過的軌跡,只是在他人眼裡,它永遠只是平常的一雙「手」而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我是賣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