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哪有打人的太極?


當一看到這標題時有人一定會納悶,那學武術幹嘛?先別急,我有我的觀點,如果太極只是如一般五行風水書,或木工農稼園藝書,而不帶有理哲範典的經論,那討論起來就簡單多了。試著想,他家打人時也用同樣的手法的,算不算太極?若是,那幾百年來就不用苦分甚麼是太極,若不是,又是為甚麼自己的就算,而他家的就不算太極?這會有點「是只能州官點火,不准百姓點燈」的味道。我訪遍坊間近幾百家書坊翻遍近幾百種拳書,都是在道義倫理的包裝後,接下一定是好幾張的圖片或照片,告訴你太極是如何打人。我不禁會想:是道義包裝後的打人手法才叫太極,還是打人時有道德仁義的心就叫太極?若是前者,那彷彿只要知拳經拳論後,出個手動個腳就能理所當然的號稱太極。但讀過論語的一堆,還沒見幾個像孔子的。又若是後者,他家道德高尚者應也大有人在非獨太極。所以因是手法差別上決定了太極與否,但現真有幾個讓讀者深切感受出其特質的?多的是,事後的各說各話。太極現給人的感覺簡直就像,箭只要漫無目的的射,再劃上紅心靶的戲法。


談到手法,棍子打人是打,鞭子打人也是打,現在人的思考點大都在方法中分異同,我獨不以為然。打人就是打人,不是鬆鬆的打就較像太極,否則就不是。這讓人感覺就如輕輕罵人不算罵,狠狠罵人才算罵,也像偷雞不叫偷,偷牛才算。我不得不問:光著頭袈裟一穿,真能代表甚麼?這種現象一多,現在的太極反成說道的多,悟道的少,知道的多行道的少。若要教,到底教人教的是甚麼?為了不把話題扯遠,就只繞著「打」字說,讀者或許會質疑難道太極就不能學打人?當然可以!也絕對可以!但讀者請細思:「無中豈能生有」?偷雞也都得蝕把米不是嗎?情之所以發、事之所以動,發必有「機」,動必有「因」,豈有無風自搖的樹?無張自射的箭?若太極打人真不需某些條件,那凡只要見是練太極的,不需其動手、起腳就必東倒西歪,或未見動已傷於內。但讀者中真有幾個有此種深刻體驗或感受?


在談條件說前,讀者須先知,環境會影響人,如到圖書館人必輕聲,到教堂人必靜心,同理,在一團體,人必已有相濡以沫的心態,這只是指出老師出手時,學生的心態已只等那必然或熟悉的「結果」,如聽鈴聲就知有食的魚。所以所謂的「打人手法」壓根只是在玩一齣,老師早知學生的必然心態,與深知學生身上會頂會滯而可利用的「條件」的戲碼罷了。這跟太不太極有何關係?若真是所謂傳道、授業、解惑的為人師者,必應是從解其可「為惑之處」,方有後續的「正業可受授」,「明道可傳」。
太極之所以為太極,應是其本質與內含有異於他家之處,他家或善攻,太極或善守,但不論攻守,不是有先如孫子言:「不俟其之必來,俟吾有以待之」,也就是說,教學上因主放在告訴學生心裡會犯錯之「因」,身體會滯礙之「處」,而常讓學生明其因由,改其滯習,若學生真能因老師的親言身教,而心無疑惑身無滯礙,理所當然被打的條件已不存,又怎還會有打人的太極?但在台灣卻只要一句:「不夠鬆,繼續鬆」就算交代過了,筆者至今常還是只見被繼續鬆鬆著打的學生。無怪乎現只見師玩生的把戲。
寫到此我不禁自問:在惑不見解,業迷於授下,到底現傳的是甚麼樣的太極「道」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我是賣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