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歷史與現實下的太極觀2.


武術是人遠在原始時代,為了克服當時嚴苛的環境,與求生存的需要,而自然養成的「本能」。隨各時代環境不同型態的需求,再經不斷的經驗累積與演化,而呈現今之各樣各式的拳種。但再如何的解釋,武術就是離不開「體力」的物理性運作。


人類在地球一切的「動」其實說穿了只一句話:「對抗地心引力」。從飛機的發明,到脫離地球至外太空漫遊,在在都表明人類最潛在的渴望。即使細觀古文化時的「羽化成仙」,「馭氣騰雲」又何嘗不是這種思想的極端表現?若從古籍裡的記載仔細推敲,或為滿足當政者的要求,或為自身極端環境的需要,人有克服自身重量的「機動力」,也就是以自身體力,來克服「地心引力」是可能的。時勢永遠是英雄的創造溫床,這現像在「雞鳴狗盜」的戰國時代,應比比皆是。


也由此可知,古昔所謂的武術,因是較近「三度空間」的運作,多跳,躍,翻,騰的大移大動。在當時打倒人或不是功夫,如何打到人才是功夫。這從各種劍譜裡仍可查出些端倪。從某些招式看來,應都是在利用翻,動後所產生的動能來表達的。杜甫觀公孫娘大娘女弟子舞劍中「矯如群帝驂龍翔,罷如江海凝清光…」等句可感受一二,「急進疾離」是這時期的特色。現太極裡的「金雞獨立」的靜態定式,我主觀的認為,在這時代應是以「一飛沖天」的動態躍動來表達。


但當代步工具的方便,漸取代人力,「時效主意」漸影響人性與生活習慣時,武術則漸演化成趨近「平面式」運作模式,也就是以快步繞行,或疾走、奔走取代了較高難度的翻,騰,躍跳。現一般人所熟悉的「八卦」與「形意」,應就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。此時期之武者,在抗「地心引力」的能力,雖仍還部分存在,但已漸在時代遷變中逐漸退化。這以上兩者,就是我所說的「傳統武術」,尤以後者更佔了中國武術史最炫眼最亮麗的時期。但漸漸的,當現代人「體能」隨時代進步而退化之際,「反應」也在環境需求度減少中沈睡,現待人所展現的,只能是「直線式」的運作型態,這也就是我所稱「現代武術」的時期。


所謂「直線式」模式,其實意味著憑著現有的體能與機能,人已很難離開已發動的「攻擊圈」,當攻擊啟動時,只能選擇直接面對,別無他法。當體能肌力已退化到離不開攻擊圈時,後退永遠較前進不利。但在這種模式下,幾個必然的現象馬上顯示出來。一是先天條件差別,再是主動壓迫的強化,三是心性上的積極性培養。試想,若將一隻猴子與一隻獵豹放在森林理,誰真能定輸贏?但同關在一個籠子裡呢?同理,面對一個相撲選手,若在大街上,輸贏難斷,但若圈圈一畫,勝負立判。這也就是為甚麼近代的比賽型武術,或技擊格鬥,常需分等級之故。


所以談到此,當我們看似很認真的在「拳論拳譜」裡摸索拳意時,真有幾個人會認真考慮,身為一個現代人必須面對,也無法逃避的實際問題?你與古人到底差了多少?
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我是賣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